腐竹小说网 - 言情小说 - 农妇山泉有点田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76

分卷阅读76

    的日常变成了教学。

书写工具是现成的——灶下摸出来烧过了却没完全化成灰的炭条。也不需要纸,直接找一块大木板来承担黑板的责任,写满了之后再用水擦掉就可以了。

齐老三的教法非常飘忽,从两人的名字教起,然后想到什么字就写什么字,全然不顾什么规律,不讲什么音韵,更没拿什么教材。

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做法,周敏本来以为会很吃力,哪知道石头学起来却很快。虽然炭条写的字好看不到哪里去,但却几乎没什么错误。虽然这是因为齐老三一天也就教几个字,但这也很难得了。

说不好还是个被耽误了的学习人才。

毕竟古人十几岁才开始读书的有的是,而且这时的社会环境,稚童启蒙,也就是无脑背诵各种经典,要补上来也快。说不准石头朝这个方向专攻一下,将来也能有所出息呢?

然而石头听到她的这种调侃,却只是默然的看了她一眼,半点激动的样子都没有。

而齐老三则是笑了起来,“敏敏,你这话才叫异想天开。你可知培养一个读书人要投入多少钱财?爹知道你现在手里有些钱,估计什么都不做,也够一家子安安稳稳过上十几二十年。但要想供出个秀才,这些钱就算全扔进去,连买书都不够。”

这倒也不是夸张,因为这个时候的书很贵,而且涉及到考试的古今经典就更贵了。真正便宜的是那种雕版印刷、不计较错误的流行话本之类,其次就是各种时文集子,因为买的人多。至于四书五经和历代各家的集注、史书、法典及其他一些会考到的书,那就全看个人收藏底蕴了。

所以书香门第出来的学子才容易高中,因为家学渊源能够从小接触这些东西。至于穷苦出身的人,要么设法去大户人家抄书,要么就四处游学,求教好的老师,直接学习对方从各种经史中总结出来的东西。——其时讲学的风气盛行,很多大儒都会开庐讲学,只象征性的收一点学费。

更多的人接触不到这些,参加考试的时候直接输在起跑线上。

一个县城每年取的秀才只有十几人甚至几人,名额从来都很紧张,别说寒门学子,就是很多书香门第出来的子弟,也同样屡试不第。至于后面的举人和进士,只会更加残酷。

要是石头现在才六七岁,齐老三或许真就咬牙送他去启蒙了,苦熬个十几年,即便考不出来,如齐世云那样在县城找个差事也不错,但他现在这个年龄,却是迟了。再说,家里虽然有钱,但那都是周敏挣来的,无论如何,齐老三还没到要她赚钱去供养石头念书的地步。

周敏尴尬的挠挠头,也觉得自己是想当然了。主要是上辈子看的那些里,穿越女主家里的男性同胞们,念书考学那是分分钟的事,感觉完全没什么难度。

她想起自己曾经在网络上看过一篇文章,叫做,标题看上去有种振聋发聩之感,但细细一想全是瞎扯。寒门不仅现代难出贵子,古代也没容易过。

世界在往前发展,下层阶级通往上层阶级的上升通道,那是几千年无数人努力奋斗才打通的。

——须知魏晋时,尚且是“上品无寒门”,隋唐时科举出现,才算是真正给了天下读书人一条出路,但当时没有糊名制,是否取中和名次受到的干扰非常大。所以当时的学子们必须提前到富贵人家行卷,为自己扬名,只要有宗亲贵胄看上眼,打个招呼,取中便是理所当然的。宋以后糊名制出现,对科举舞弊也抓得严,这才有了“读书人最好的时代”,等到明朝,即便你是阁老的儿子,考中进士也会被人怀疑有猫腻。

看别人的时候很清楚,没想到自己身处其中,反而当局者迷了。

所以还是努力做个地主更实惠,成功的可能性也更高。

不过周敏还是打算回头去县城的时候,顺便给石头带几本书回来,哪怕只是为了开拓眼界,多读读书总不会有错。

这场雨下了三天时间,太阳才再次在天边露了脸。等各处的积水被晒得差不多了,齐老三这才搬了梯子,自己上房去捡瓦。——他当然没有这门手艺,也做不成瓦匠,但只是整理几处漏水的地方,倒也勉强够用。

之前他们就已经将漏雨的位置记下来了,周敏和石头在下面指点地方,齐老三就找到碎掉的瓦片换掉,或者将移动了位置的瓦片重新规整好,半天不到就弄完了。

周敏却对屋顶的风景生出了兴趣,先不让撤梯子,自己爬了上去。

万山村里没有什么很高的建筑物,站在屋顶上,便能够将整个村子尽收眼底,一览无余。居高望远,心胸自畅,就连刮过来的风有些凉,周敏都不甚在意了。

等她回过神来,要下去的时候才发现,家门口的大路上,有个人正在盯着自己看。

周敏穿越过来那场时间,村子里的人不说全都认识,但至少混个眼熟是没问题的。这个人看起来却非常面生,应该没见过。而且身上穿得破破烂烂,简直跟周敏去县衙时偶尔看到的乞丐有一拼,但看上去又四肢俱全,站在那里盯着自己,怪瘆人的。

她连忙从楼顶爬下去,进屋将此事对齐老三说了。

齐老三出门一看,便直接走过去,与对方攀谈起来,并没有嫌弃对方不修边幅的外表。然后没一会儿,他就领着人回来了!

“是后头九洞村出来的,说是爹妈没了,被叔叔占了家产赶出来的。已经快入冬了,这缺吃少穿的,怎么能熬得过去?”两人走到屋前,那人却停住了脚,没有再跟上,齐老三则走进屋,对安氏道,“给他拿点吃的,也怪可怜的。”

这回离得近了,周敏这才注意到,这人的年纪也不大,看上去十五六岁的样子,皮肤晒得黝黑,头发和衣服则都是乱糟糟的,也不知道被赶出家门之后发生了什么。要知道万山村里的人,穿的衣服上可能会有补丁,但通常都干净整洁,不会直接将破布条挂身上。

“他这是来乞讨?”周敏小声问。

给一点吃的倒不算什么,但周敏看对方有胳膊有腿,不免多想了一些。要知道,在现代行乞都快职业化了,骗子多了,警惕心也重。

齐老三摇头道,“不是,他是想来问问有没有活儿干。但孩子胆怯,从村里一路走过来,都没开口。要不是被你看见,或许站一会儿就走了。”

“要是秋天来,说不准忙不过来真有人请帮手,这会儿还能有什么活儿?”周敏皱眉道。

这会儿安氏已经送东西回来了——她送去的就是自己蒸的苦荞饼,因为周敏喜欢,今年收的荞子又不少,所以安氏常做,家里还有不少。听见周敏的话,她便忍不住开口道,“他说是不要工钱,只要给口吃的,给个地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