腐竹小说网 - 言情小说 - 农妇山泉有点田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42

分卷阅读242

    人,一大半都是万山村和万山新村的百姓,他们自己的土地也在附近,被商人们看中买下,有了本钱,索性就从城里贩货过来,做起了小生意。也算是抓住机遇先富起来的一批人。

这些人最清楚所有的变化是谁带来的,对周敏的态度自然也很好。

绕过了热闹的集市,周敏就来到了温泉山房脚下。这里的热闹丝毫不输集市,学子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,热烈的讨论着。

认识她的学子其实也不少,不过大家都默契的点头致意,并不开口招呼。

到了半山处,周敏便见飞虹楼外站了不少人,里里外外将之围得水泄不通。周敏听了一会儿,才知道今日是几位先生答疑的时间。

她脚步一转,就绕到了飞虹楼后面。这里虽然也有后门,但平时都是锁着的,没有人进出。周敏取了钥匙开门,进门之后直接上了二楼,在这里等待。

这里虽然不算常来,但也十分熟悉。所以周敏也不见外,自己泡了一壶茶,在书架上取了一本书,坐下来开始翻阅。

过了许久,四位先生回到二楼,见周敏在这里,都有些意外。毕竟平常若非有事,她通常不会过来,就是送东西,也是让别人代劳。

唐七叔笑着问,“今儿这是吹的什么风,倒把你吹到这里来了?”

“七叔这话是怪我没有常来?”周敏笑着反问。

唐七叔连忙摆手,“不怪不怪,你虽然不来,但你的东西是常常送来的,这就够了。”

他这么一说,众人都笑了起来。

等笑够了,周敏才放下手中的书,正色道,“我今日来,其实是为了跟几位先生商量一件事。”

“什么事?”

“几位先生开始修书,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,听闻第一本已经快要结束,是也不是?”周敏问。

秦先生点头,“字数少,且前人多有发祥,我们只是归纳整理,倒也不费太多功夫。如今已即将成书。莫非你说的事,与此书有关?”

“从前我本来是打算,等这书修好之后,便将之刊印出来,也算几位先生泽被天下士子。但既然陛下有旨,命朝廷刊发,我也不好僭越。不过,这本书不好刊行,那些士子们所写、经几位先生点评的文章,想来却是不碍的。而且这些文章,对诸多士子而言,也有启发之用。”

“你是打算将这些文章集结成书,刊印出来?”郑先生问。

周敏点头,“这些文章每日贴一次,士子们也就只能看一天。我想大部分人估计没有抄录过,就算事后想找出来再读也不可得。若是能够印刷成书,放在手边时时温习,将别人的观点、先生们的点评与自己的所思所想互相映证,想必对理解经义更有用处。”

而且,还有很多学子并不是一开始就来的,也没有看过最初的那些文章。若能印出来卖,他们肯定都会想买一本。

所以周敏已经决定,不管作坊那边能不能弄出双面印刷,都要把这些文章印出来。

这样才能最快的在士子们中间打开局面,之后才能考虑印别的书。

“这倒是件好事。”唐七叔点头道,“底稿倒是都留着,让人取来给你便是。”

“其实是这样,”周敏道,“我想,这些文章也是大家辛苦写出来的,刊登之前,还是应该询问他们各人的意愿,若是不愿意,也不好强求。若愿意刊行,我们会给一点润笔费。另外,四位先生这里也各有润笔送上。”

“这就不必了吧?”李先生皱眉道,“那书印出来,也未见得能卖出多少。给学生们润笔也就罢了,我们大可不必。你才有几个钱,就这样糟蹋,能经得住多久?”

几位先生都是谦谦君子,而且在这里修书,管吃管住,日常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,还有一班热爱学习的士子等着请教,这样的环境,对他们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,再合适不过。所以他们也感念周敏倡导此事,给了他们这个机会,对她也视如自家子侄一般。李先生这一番话,却实实在在是为她着想了。

周敏笑道,“李先生不必担心,若是担心我亏本,那不如这样,等到书印好出售,每本书的利润分出四成,几位先生每人一成,如何?”

“也罢,若说不要,只怕你心里过不去。”唐七叔道,“如此,每本书的利润,我们四人共取一成。”

其他人也点头同意,周敏劝说无效,只好答应了。

而后唐七叔提笔,亲自写了一张布告,宣布了这件事。理所当然,没有学子不愿意刊登自己的文章。毕竟自己的文章能够刊印出来,已经是大喜事,何况还有润笔费?

于是周敏从飞虹楼取走了所有的稿件,先让人校对刻版,等作坊那边的工艺改进结果出来之后,再开始印刷。反正还没有完全修完,在那之前都还有时间。

忙了两天之后,石头回来了。

还带回了一家子。

周敏忽然发现一个问题,每次他们请人,来的都是拖家带口的。

刘叔父子是这样,阿香姐弟是这样,宣斌送来的工匠也是这样,现在石头带回来的姓张的纸匠也是这样。

不过,这样将家人一起接过来的安置方法,也算是比较妥当的。毕竟将家人安置好之后,工匠们才会把心思都用在干活儿上。如果总惦记着家里的事,自然就没那么尽心。

但是按照这个趋势,齐家山上的房屋虽然多,却也有些不够住啊!

亏得这里地方足够宽敞,扩建也算方便。这回周敏打算建专门的员工宿舍,不再像现在这么混着住。不过,房屋建好之前,就只能将就了。

张叔带来了自己所有的工具,也给周敏省下了不少麻烦。很快,一个简单的造纸作坊就搭建出来了,而张叔也在新东家面前露了一手,全家人齐上阵,很快就晒出了一批麻纸。

他做的是黄麻纸。这种纸在唐代之前,都很盛行。当时高等级的诏书和敕令都是用做工精细的黄麻纸书写,所以黄色也渐渐成了皇室御用之色。

譬如最著名的册封宰相的过程,就是在廷推过后,将被推举之人按照票数排列,呈送御前。皇帝在决定人选之后,驾临翰林院,同时将院子落锁,命词臣拟旨。这份诏书就是被写在黄麻纸上,第二天早上贴出去昭告朝臣。因而这整个过程被称为“锁院宣麻”。

不过,就像石头说的那样,黄麻纸正面光洁,但背面却显得十分粗糙,甚至还有一部分草屑残留。这样的纸张,毫无疑问是不可能符合周敏印书的挑选标准的。

所以她也就直接对张叔提出了自己的要求:制作出两面都同样细腻光滑的纸。

作为民间匠人,张叔探索新工艺的劲头比宣斌送来的匠人们更强烈,听到周敏的要求之后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