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635
问侯了几句谢太太的身体,还说要留谢太太在麟趾中用膳,谢太太笑,“眼下宫中事多,也离不得娘娘,我回去用是一样的。进宫见娘娘都好,老身便放心了。”
三皇子命内侍亲送了谢太太出去,方坐下与母亲说话,三皇子消息灵通,与母亲道,“听说赵国公在准备联名上书请立赵贵妃娘娘。”
谢贵妃笑道,“这是你父皇的事,你只管好生当差就是,这些事不必多理。”
三皇子犹豫再三,方问,“母妃,不想吗?”此事,不要说谢贵妃想不想,便是三皇子也是想的。便不为嫡子之名,谁不想母亲能风光的登上后位,成为后宫之主呢?只是,倘三皇子有信心,也就不会这样问,而是直接下手做了。
谢贵妃望向儿子的眼神温柔至极,却又隐隐带了丝隐藏极深的伤痛,谢贵妃笑道,“我已是贵妃,再进一阶,也不过如此。今闽王立大功还朝,闽王功高,东宫位尊,咱们母子何必掺和进去。现下,咱们富贵不缺,平安就是福了。”
三皇子听母亲这样说,便明白母亲的意思了,道,“那,要不要助五弟一臂之力?”
谢贵妃心下一痛,道,“此事不必急,我们本就是骨rou之亲,刚你外祖母同我说,你外祖父年已老迈,欲上书致仕,这些事你且放放,备一份礼,去瞧瞧你个祖父去。就是刑部的差使,倘你外祖父致仕,你也要有数。”
三皇子颇为惊诧,道,“外祖父向来康健。”如内阁诸人,哪个不是干到实在干不动才会致仕呢?谢尚书虽也是七十多的人了,并非不能支撑。
谢贵妃便拿谢太太的话说与了三皇子听,三皇子道,“不知谢表妹怎么说?”
谢贵妃脸色微白,她现下最听不得的,无非是“谢莫如”三字而已。当年实该听母亲之言,如此,现下即将登上后位的就是自己了!
谢贵妃悔不当初,心下委实痛楚难言,随便说了几句,便打发儿子下去了。
后宫不平静,前朝也不安稳,似乎整个帝都城都因立后一事蠢蠢欲动。
穆元帝既要立皇后,朝臣便能发表意见了,尽管三皇子没有如大皇子这般联络群臣上书推举,但因谢贵妃本就是与赵贵妃同尊的二位贵妃之一,朝中亦有人提及谢贵妃,门弟、出身、品性,样样不比赵贵妃差,当然,也不比赵贵妃好。除了两位贵妃,苏妃当然也是大热门。
就在这当口,谢尚书上的辞呈。
穆元帝再三挽留,谢尚书一意致仕,穆元帝也便允了。
谢尚书突然递辞呈,大家都有些不明白,这是咋地,立后的正关口,谢老狐狸你不干啦!满朝文武都懵了,谢老狐狸你起码表个态啊,你是支持亲闺女谢贵妃还是支持孙女他婆婆苏淑妃啊?还有,五皇子你是怎么回事啊,瞧瞧你这是一手什么牌啊:柳扶风与南安侯守孝,李宇不在帝都,江伯爵毕竟女流之身,忠勇伯一气之下出了家,苏总督已去靖江赴任,哎,这可真是……有个内阁的太岳丈还在关键时候辞了官,你这转眼间已是七零八落呀!你还想让你娘做皇后不?
五皇子方形势不妙,于是,苏妃这样的大热门,于朝中,举荐苏妃的人却是不多。
☆、第313章夺嫡之十六
穆元帝在这节骨眼上说要立皇后,大家吃惊的同时,朝中九成人都觉着,此次,肯定是五皇子拔头筹,无他,五皇子刚立大功,江南封赏,看那封侯的赐爵的,不都是五皇子系的嘛,有此势力,五皇子断不能叫别人抢了先的!
再者,五皇子倘欲再进一步,既有先正名分的机会,五皇子肯定不会放过。
这种推理,完全正确。
但是,朝中举荐一出,纷纷大跌眼镜,拔得头筹的竟不是五皇子,而是大皇子。朝中举荐赵贵妃的折子,完全超过举荐苏淑妃的折子啊!
不要说朝中大臣私下议论纷纷,便是太子都与宁祭酒道,“以往真不知道老大还有这等本领。”近来,太子只将五皇子视为心腹大患,却不料自家大哥方是深藏不露的那个。要不是父皇议立后位,太子还不晓得大皇子亦是不容小觑!
宁祭酒道,“赵国公在朝经营日久,今可见其实力哪!不过,殿下也不可忽视五殿下,五殿下的人手,多在军中。”
太子端起一盏香茗,轻轻呷了一口道,“南安侯、平国公都去守孝了,没有两三年出不来。宇表弟远在江南,忠勇伯无甚根基,老五在军中臂膀十去七八,我们倒能缓口气了。只是不知父皇心意若何?”说到底,不论是赵贵妃得立皇后,还是苏淑妃得立皇后,都不是太子愿意看到的。于太子而言,穆元帝还是不立皇后的好。
宁祭酒老谋深算,道,“立后之事,臣倒有一计,保管赵氏鸡飞蛋打。”
太子看向宁祭酒,宁祭酒微微一笑,“此计便唤火上烧油之计。”接着把自己打算说了,不是诸多人举荐赵贵妃么,干脆他们便助大皇子一臂之力,让太子的人手也跟着举荐赵贵妃去。
太子不由担心,“倘赵氏当真成事,要如何是好?”大皇子可还占着一个“长”字呢!
宁祭酒低声道,“殿下以为陛下愿意看到阖朝举荐赵氏的场面么?殿下,恕臣直言,这江山,还是陛下的江山,这朝廷,也是陛下的朝廷。陛下,是不会愿意局势超出自己掌控的。五皇子此事便做得聪明至极,五皇子示弱,大皇子示强,先由此削弱大皇子,将赵氏剔出后位待选名单,殿下也少一劲敌。而后,可用一样的法子收拾掉五皇子,介时,陛下会发觉,还是不立皇后的好。”这话,正对太子心脉。
太子想了想,只将此事交与宁祭酒安排。
商量一回立后之事,宁祭酒继续道,“谢尚书致仕,刑部尚书出缺,殿下可有主意?”
太子放下手中细腻的官窑瓷盏,“这几年,李总督在陕甘颇有功绩。”这位李总督,原任太子少傅,内阁相辅,因帝都科弊案牵连,外外放陕甘总督。李大人外放后,穆元帝令苏相任太子太傅,苏相比起李大人更为帝心之臣,奈何太子与苏相一向说不到一处。相对于太子太傅的首辅苏相,太子倒更信任有闺女做自己侧室的东宫詹事兼国子监祭酒宁祭酒。谢尚书年老致仕,盯上刑部尚书的绝非一人,太子身为储君,也有自己的一路人马,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。
宁祭酒也同样嘱意李大人回朝,内阁七人,除开首辅苏相,其余六人分别是户部、礼部、工部、刑部、兵部,五位尚书,外加翰林掌院。礼部秦川秦尚书、兵部永安侯、工部尚书,翰林掌
三皇子命内侍亲送了谢太太出去,方坐下与母亲说话,三皇子消息灵通,与母亲道,“听说赵国公在准备联名上书请立赵贵妃娘娘。”
谢贵妃笑道,“这是你父皇的事,你只管好生当差就是,这些事不必多理。”
三皇子犹豫再三,方问,“母妃,不想吗?”此事,不要说谢贵妃想不想,便是三皇子也是想的。便不为嫡子之名,谁不想母亲能风光的登上后位,成为后宫之主呢?只是,倘三皇子有信心,也就不会这样问,而是直接下手做了。
谢贵妃望向儿子的眼神温柔至极,却又隐隐带了丝隐藏极深的伤痛,谢贵妃笑道,“我已是贵妃,再进一阶,也不过如此。今闽王立大功还朝,闽王功高,东宫位尊,咱们母子何必掺和进去。现下,咱们富贵不缺,平安就是福了。”
三皇子听母亲这样说,便明白母亲的意思了,道,“那,要不要助五弟一臂之力?”
谢贵妃心下一痛,道,“此事不必急,我们本就是骨rou之亲,刚你外祖母同我说,你外祖父年已老迈,欲上书致仕,这些事你且放放,备一份礼,去瞧瞧你个祖父去。就是刑部的差使,倘你外祖父致仕,你也要有数。”
三皇子颇为惊诧,道,“外祖父向来康健。”如内阁诸人,哪个不是干到实在干不动才会致仕呢?谢尚书虽也是七十多的人了,并非不能支撑。
谢贵妃便拿谢太太的话说与了三皇子听,三皇子道,“不知谢表妹怎么说?”
谢贵妃脸色微白,她现下最听不得的,无非是“谢莫如”三字而已。当年实该听母亲之言,如此,现下即将登上后位的就是自己了!
谢贵妃悔不当初,心下委实痛楚难言,随便说了几句,便打发儿子下去了。
后宫不平静,前朝也不安稳,似乎整个帝都城都因立后一事蠢蠢欲动。
穆元帝既要立皇后,朝臣便能发表意见了,尽管三皇子没有如大皇子这般联络群臣上书推举,但因谢贵妃本就是与赵贵妃同尊的二位贵妃之一,朝中亦有人提及谢贵妃,门弟、出身、品性,样样不比赵贵妃差,当然,也不比赵贵妃好。除了两位贵妃,苏妃当然也是大热门。
就在这当口,谢尚书上的辞呈。
穆元帝再三挽留,谢尚书一意致仕,穆元帝也便允了。
谢尚书突然递辞呈,大家都有些不明白,这是咋地,立后的正关口,谢老狐狸你不干啦!满朝文武都懵了,谢老狐狸你起码表个态啊,你是支持亲闺女谢贵妃还是支持孙女他婆婆苏淑妃啊?还有,五皇子你是怎么回事啊,瞧瞧你这是一手什么牌啊:柳扶风与南安侯守孝,李宇不在帝都,江伯爵毕竟女流之身,忠勇伯一气之下出了家,苏总督已去靖江赴任,哎,这可真是……有个内阁的太岳丈还在关键时候辞了官,你这转眼间已是七零八落呀!你还想让你娘做皇后不?
五皇子方形势不妙,于是,苏妃这样的大热门,于朝中,举荐苏妃的人却是不多。
☆、第313章夺嫡之十六
穆元帝在这节骨眼上说要立皇后,大家吃惊的同时,朝中九成人都觉着,此次,肯定是五皇子拔头筹,无他,五皇子刚立大功,江南封赏,看那封侯的赐爵的,不都是五皇子系的嘛,有此势力,五皇子断不能叫别人抢了先的!
再者,五皇子倘欲再进一步,既有先正名分的机会,五皇子肯定不会放过。
这种推理,完全正确。
但是,朝中举荐一出,纷纷大跌眼镜,拔得头筹的竟不是五皇子,而是大皇子。朝中举荐赵贵妃的折子,完全超过举荐苏淑妃的折子啊!
不要说朝中大臣私下议论纷纷,便是太子都与宁祭酒道,“以往真不知道老大还有这等本领。”近来,太子只将五皇子视为心腹大患,却不料自家大哥方是深藏不露的那个。要不是父皇议立后位,太子还不晓得大皇子亦是不容小觑!
宁祭酒道,“赵国公在朝经营日久,今可见其实力哪!不过,殿下也不可忽视五殿下,五殿下的人手,多在军中。”
太子端起一盏香茗,轻轻呷了一口道,“南安侯、平国公都去守孝了,没有两三年出不来。宇表弟远在江南,忠勇伯无甚根基,老五在军中臂膀十去七八,我们倒能缓口气了。只是不知父皇心意若何?”说到底,不论是赵贵妃得立皇后,还是苏淑妃得立皇后,都不是太子愿意看到的。于太子而言,穆元帝还是不立皇后的好。
宁祭酒老谋深算,道,“立后之事,臣倒有一计,保管赵氏鸡飞蛋打。”
太子看向宁祭酒,宁祭酒微微一笑,“此计便唤火上烧油之计。”接着把自己打算说了,不是诸多人举荐赵贵妃么,干脆他们便助大皇子一臂之力,让太子的人手也跟着举荐赵贵妃去。
太子不由担心,“倘赵氏当真成事,要如何是好?”大皇子可还占着一个“长”字呢!
宁祭酒低声道,“殿下以为陛下愿意看到阖朝举荐赵氏的场面么?殿下,恕臣直言,这江山,还是陛下的江山,这朝廷,也是陛下的朝廷。陛下,是不会愿意局势超出自己掌控的。五皇子此事便做得聪明至极,五皇子示弱,大皇子示强,先由此削弱大皇子,将赵氏剔出后位待选名单,殿下也少一劲敌。而后,可用一样的法子收拾掉五皇子,介时,陛下会发觉,还是不立皇后的好。”这话,正对太子心脉。
太子想了想,只将此事交与宁祭酒安排。
商量一回立后之事,宁祭酒继续道,“谢尚书致仕,刑部尚书出缺,殿下可有主意?”
太子放下手中细腻的官窑瓷盏,“这几年,李总督在陕甘颇有功绩。”这位李总督,原任太子少傅,内阁相辅,因帝都科弊案牵连,外外放陕甘总督。李大人外放后,穆元帝令苏相任太子太傅,苏相比起李大人更为帝心之臣,奈何太子与苏相一向说不到一处。相对于太子太傅的首辅苏相,太子倒更信任有闺女做自己侧室的东宫詹事兼国子监祭酒宁祭酒。谢尚书年老致仕,盯上刑部尚书的绝非一人,太子身为储君,也有自己的一路人马,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。
宁祭酒也同样嘱意李大人回朝,内阁七人,除开首辅苏相,其余六人分别是户部、礼部、工部、刑部、兵部,五位尚书,外加翰林掌院。礼部秦川秦尚书、兵部永安侯、工部尚书,翰林掌